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瓜州县“扶贫”先“扶智” “治贫”先“治愚”

    信息发布者:张文学
    2017-03-29 12:06:02   转载

    瓜州县是酒泉市乃至甘肃省移民大县,现有移民人口 8.2万人,其中:移民乡村劳动力 4.8万人。现有各类实用人才87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5.5%。移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迁入地生产生活方式与原居住地差异大、掌握实用本领慢、运用实用技术的能力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欲富“钱袋”先富“脑袋”,我县把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作为移民扶贫攻坚的战略措施来抓,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移民贫困乡村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变观念,树立信心。我县大多数移民均来自我省中东部贫困地区,移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迁入地生产生活方式与原居住地有很大差异,当前我县移民群众整体素质与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等传统观念仍然束缚着移民的思想。相当一部分群众思想保守,逢事喜欢走老路,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和敢闯、敢干、敢试的勇气和信心。部分群众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差,培训机会少,接受培训的兴趣不高,主观上不求进取,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延续过去传统落后的种养模式和技术。我县以增强移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从改变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入手,持续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教育移民群众移风易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定建设“第二故乡”的信心和决心,树立自我发展、加快发展的意识。

    围绕产业,按需施训。大多数移民缺乏基本的科学生产知识,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对一些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也很难完成;部分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对一般性农业生产技术都不能很好掌握。针对实际,县上紧紧围绕扶贫开发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大力实施“良种良法”战略,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引进推广,解决好生产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在移民乡村开展枸杞、日光温室、甘草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150余场次,培训人数达1.3万余人次,有效提高了移民群众和应用科技开展种植养殖的能力。如广至乡新堡村根据土地盐碱板结严重的特点,开展以蔬菜、设施农业等方面的科技培训,累计新建日光温室达到200亩,全村30%的农户有了标准化日光温室,种植各类蔬菜100亩,仅温室蔬菜种植一项,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000元左右,温室蔬菜种植已成为新堡村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确保了移民群众的持续增收。

    培养人才,增加收入。部分青年劳动力只顾眼前利益,片面认为“读书不如赚钱”从而过早辍学打工,为彻底改变落后观念。县上一方面,结合“两后生”和“雨露计划”的实施,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依托市县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采取政府资助、校企联合、定向培训的办法,面向广大贫困家庭,采取“订单”培养,“订向”输转的办法,招生培训“两后生”2100人,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了贫困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的转变。另一方面,以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为根本目的,开展劳务输转技能培训。按照“短期务工促增收,常年务工促就业”的思路,开展以电焊加工、蔬菜园艺、美容美发、烹饪等劳动力输出培训,大力推进移民乡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年均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以上,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移民素质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县移民乡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就业形势明显好转,移民持续增收入的信心进一步增强,移民素质能力的提升,为新阶段精准扶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